close

  李寧 資料照片中紀委網站日前披露8名科研人員因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被依法依紀查處,其中,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涉嫌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經費轉至其名下公司被批捕。
   審計署2012年4月審計發現5所大學7名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2500多萬元。目前,相關部門共依法依紀查處了8人,除李寧、陳英旭、宋茂強外,還有3人被依法批捕、1人暫不起訴、1人被行政處分。 李寧被捕後,其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是否會被撤銷引人關註。
  工程院回應:將按章程嚴肅處理
   李寧200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被捕前系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就李寧涉嫌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一事,華商報記者昨日致電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宣傳處處長黎青山,他表示,工程院已註意到李寧被依法逮捕的相關報道,“中國工程院將視司法機關認定的事實、性質和生效的判決,依據《中國工程院章程》和有關規定,按照程序對其作出嚴肅處理。”目前,尚未有處理結果。中國工程院新聞發言人董慶九昨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亦做出上述表述。
   華商報記者查閱《中國工程院章程》發現,其第11條規定:“當院士的個人行為違反科學道德或品行不端,嚴重影響院士群體和工程院聲譽時,應勸其放棄院士稱號。當院士的個人行為涉及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時,或涉及喪失科學道德,背離了院士標準時,應撤銷其院士稱號。”
   公開報道顯示,兩院成立以來,只有兩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別因政治和經濟問題被撤銷院士稱號。如果此次李寧被證實存在違法行為,他有可能成為首位被撤銷稱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寧其人:45歲成最年輕院士 曾被舉報
   截至記者發稿時,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中國工程院網站上依然可以搜索到李寧的個人簡歷。簡歷顯示,李寧生於1962年7月,是動物分子遺傳育種學專家。曾於2000年、2001年連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並於2003年獲得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07年,李寧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時,只有45歲,是中國當時最年輕的院士。他發現和克隆了多個影響動物重要生產性狀的基因,發展和應用了一批動物分子育種工程技術。
   2008年,有網友發帖舉報李寧,稱其“學術腐敗”、“操縱國家科技項目評審”。該網帖稱,作為一項國家級課題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李寧,也參與申報了這個課題,集“運動員”和“裁判員”於一身,且“在參與課題評審時一直參與討論,僅在投票時進行了形式上的迴避”,“導致評審結果出現了嚴重的不公正性”。
  學者建議:治理科研腐敗應尋求學術自治
   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到底存在哪些漏洞?如何對此進行有效監管?昨日,華商報記者採訪了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熊丙奇表示,近年來,高校科研經費被挪用、侵占、套取的案件頻發,暴露出我國以行政為主導的科研管理體制存在弊端——我國科研項目的立項、科研經費的管理、科研成果的評價都由行政部門主導,對科研“重立項輕研究”的問題普遍存在,這種科研價值導向,鼓勵學者花心思申請課題,而不是用心做學術研究。申請到課題、經費之後,接下來所想的就是怎樣折騰經費,包裝成果,再用包裝的成果去申請新的課題。
   熊丙奇認為,對這些問題,加強行政監管只能治標,而要根治則必須改革我國科研管理體系,“治理科研腐敗,要尋求學術自治的思路。”首先,應該將由行政部門主導科研經費配置,改革為由公益的科研基金會負責國家課題、項目資助,同時成立獨立的學術委員會,對申請者按學術原則、學術標準進行評價,防止各種行政、利益因素的干擾;其次,要將以前的事前管理轉變為過程管理,尤其是公開科研收支細目,接受公眾監督;再次,還應該轉變對研究人員的行政性考核,建立學術同行評價機制。
   此外,熊丙奇還認為,中國工程院現在就應該對李寧啟動獨立的學術調查,而不是等待司法機關給出調查和判決結果後再進行處理。“司法歸司法,學術歸學術,如果院士存在學術不端,就應該被撤銷院士稱號,這是最基本的要求。由於學術機構缺乏獨立性,我國對於院士涉嫌學術不端問題的處理往往輕描淡寫。幾年前李寧就曾被舉報學術腐敗,如果當時就對他啟動學術調查,及時發現問題,也可以及時輓救他,不會讓他走到今天這步田地。”
   華商報記者 劉苗  (原標題:李寧或成首位被撤銷稱號的工程院院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s47lsxb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